面向语法学习资源库的语法点重构
—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参照
张 卓 姜丽萍
摘 要 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为参照,对面向语法学习资源库的语法点进行了重构。文章重点探讨重构的标准和实施,并展示语法点的重构是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
关键词 学习资源库 语法学习 语法点重构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基于多模态的中文语法学习资源库构建设计①
金海月 杨 曦
摘 要 模态是人类感觉器官与外部环境互动的模式。多模态在第二语言语法教学中的核心功能定义为“补充再现”,根据是否有向量,补充再现又分为叙事补充再现和概念补充再现两类。多模态语法学习的方式可以从学习动因、知识的内化度、记忆的持久性及语言知识运用等方面为学习者带来全新的语法学习体验,使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语法知识、深刻理解交际场景的同时,逐步构建中文语法体系,熟练、准确地运用所学的中文语法知识,进而提升语法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影响多模态呈现方式选择的参项主要有三个:学习内容、学习者特点和学习环境。基于这三个参项,文章以具体语法知识点为锚点,结合不同模态的供用特征,设计了具有交际场景、结构及语义、例句、注释、练习等五大学习模块的语法学习资源模型,并构拟了语法学习资源库的基本模型。
关键词 多模态 语法学习 资源库 基本模型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综述
(2000~2022 年) ①
彭锦维
摘 要 本文主要梳理了21 世纪以来中国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情况,主要对语言知识资源库、教材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题库、案例库、数字图书馆等八类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概要介绍。最后指出目前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构想多,真正落地少;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很难实现共建共享;资源库后期建设和维护滞后或者缺失等。在今后的资源库建设中,要以标准、大纲为引领,产教结合,创新国际中文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共享机制,共同建设全球中文学习资源交流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教学资源 资源库
汉语可能表达式的“可理解输入”
—以日本大学课堂讲解为例①
安本真弓 吉田泰谦
摘 要 本文着重站在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立场上,基于安本真弓(2009)等的理论体系和二语习得理论对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科研费所资助项目的调查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后,设计了一套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汉语可能表达式的“可理解输入”(即教学方案)。此方案既可以解决二语教学中难点之一的可能表达式现存的一些问题,又可以使老师在课堂上容易讲解,使日本汉语学习者容易习得。并且我们相信这套教学方案不仅适用于日本大学的课堂教学,也能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 可理解输入 助动词可能表达式 补语可能表达式 横向抽样调查 课堂讲解
产出导向型中级汉语口语课驱动环节教学设计探析
—以“亲属称呼语”为例①
王明月
摘 要 针对目前国际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输入与输出”相脱节的情形,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POA)解决此问题。文章以中国亲属称呼语为研究对象,在对原教学材料进行POA 化改编的基础上,遵循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原则重点阐述了驱动环节教学设计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实践证明,POA理论有效弥补了原教材产出目标不明确、驱动环节缺失等不足,解决了“学用分离”问题,为学生带来更具挑战性但也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 POA 亲属称呼语 口语教学 驱动环节设计 跨文化目标场景要素
混合教学视角下的对分课堂实验研究①
马小玲
摘 要 对分课堂(PAD)是传统讲授式和现代讨论式教学的混合产物,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趋势。文章以“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为对象,运用教育学研究方法,主要探讨混合教学视角下对分课堂的应用过程和效果,旨在说明对分课堂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促进高等教育课堂改革。
关键词 混合教学 对分课堂 实验
语体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学研究
—以《喇叭盗窃案》为例①
骆健飞 李 雪
摘 要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人们往往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项目的教学,却容易忽视语体知识和语体意识的讲练。本文结合语体语法相关理论,探讨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突出语体要素,将语体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点操练有语体特征的词汇和结构。文章进而讨论了如何将语体意识切实落实到教学中,使语体知识进一步结构化。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语体 韵律
“认写与应用相结合”的汉字教学模式构建
王 磊
摘 要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内容教学理论与汉字实证研究成果,提出“认写与应用相结合”的汉字教学模式,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时间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说明。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字认写能力,而且培养了其主动认读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其汉字学习效果。
关键词 汉字教学 汉字认写 汉字应用 教学模式
戈鲲化《华质英文》的编写理念探究
黄建滨 朱黎慧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传授中华文化,戈鲲化在哈佛大学教授汉语期间,从教学实际出发,编写了诗歌版的汉语教材《华质英文》,用诗歌的方式给美国带去了中文和古老的东方文化,这是第一本中国教师在国外汉语教学中编写的中文教材。本文将从他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他在编写《华质英文》时所采用的教材编写理念,并探讨他的教材编写理念对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材的开发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启示。
关键词 戈鲲化 《华质英文》 中华文化传播 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
从汉语标点使用特点看标点偏误研究①
王 静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针对留学生标点使用偏误所进行的研究,并就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从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出发,将标点的使用规则划分为非对即错的强规则和需要参照文体、表达风格等的弱规则两类,在此基础上分析留学生标点使用偏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标点弱规则性偏误的判定标准、偏误出现的文体、偏误的类别、偏误的语法环境描写以及偏误的原因分析等。本文认为基于汉语标点使用的弱规则性,标点偏误分析应建立本族语者平行语料库,采用同语体语料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标点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口音的感知差异探究
沈慕芬 黄荷婷 王 玮
摘 要 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二语产出时有各自的口音特点。俄语是中亚国家的通用语,研究者们通常认为中亚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是俄语,但中亚学习者的口音特点是否与俄语母语者的口音特点完全相同,少有研究探讨。本研究拟通过感知实验考察:①哈萨克斯坦学习者与俄罗斯学习者的汉语口音从感知角度衡量是否相同;②若不同,发音人的具体语言背景能否被准确感知。另外,本研究还将从声调和音段这两个方面探究两国发音人不同口音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学习者和俄罗斯学习者的汉语口音被感知为不同,但被试不能较好地准确感知出发音人的具体国别。声调和音段这两个因素对被试区分口音类型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俄罗斯留学生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汉语口音 感知实验
马来语和汉语基本被动表达的异同及其类型学意义
魏淑阳 林祉葇
摘 要 本文从共时角度对比马来语和汉语的基本被动表达,发现两种语言的被动义都是由话题结构和被动结构共同表达的。话题结构和被动结构在表达被动义时都有各自的语义、语用功能,其底层逻辑是语用影响语法。相比汉语,马来语被动表达还因人称代词的差异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当施事为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时,马来语通过受事前置表达被动义,不使用被动标记,与汉语中的话题句形式相似。当施事为第三人称代词和名词时,马来语基本被动表达使用动词的屈折形式等显性被动标记。本文还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梳理汉藏语中的被动表达。我们认为被动表达中,话题结构和被动结构共存是一种普遍现象。
关键词 被动表达 马来语 汉语 话题结构 语言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