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Faculty
学业导师 Advisor
何莫邪 Christoph Harbsmeier(比较视野中的汉语语言哲学、汉语语法和概念史)
作者:发布日期:2024-08-06点击数:

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德国人,1946年出生于德国哥廷根,现居挪威奥斯陆,世界著名汉学家。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挪威奥斯陆大学汉学系荣休教授,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汉学系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兼任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密歇根大学、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近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年。

主要著作包括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7卷《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Language and Logic 1998)、《汉语文言句法面面观》(Aspects of Classical Chinese Syntax 1981)、《威廉·冯·洪堡致雷慕沙书简与古汉语哲学语法》(Wilhelm von Humoldt’s Brief an Abel Rémusat und die 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des Altchinesischen 1979)。

新近与博泰罗(Françoise Bottéro)合著《汉语“心部”字典学:〈说文解字〉“心部”诠注》(Chinese Lexicography on Matters of the Heart. An Exploratory Commentary on the Heart Radical in Shuo wen jie zi, Paris 2016),与黎江柏(John Williams)合著《庄子对照译注》上卷(Zhuang zi, trans. and comment., vol. I,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2)。


研究领域

比较视野中的汉语语言哲学、汉语语法和概念史


教育背景

1966-1973,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汉学硕士

1981年,哥本哈根,中国古典语法方向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3-1976年,马来西亚槟榔大学东方哲学系,讲师

1980-1985年,奥斯陆大学汉学系,高级讲师

1985年起,奥斯陆大学,汉学系教授

1985年起,在剑桥协助李约瑟从事“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研究,负责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部分

1985年6-1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与伦敦的格雷汉姆合作)

1989年,加入挪威科学院

1990年8月-1991年6月,柏林高级研究院,研究员

1990-1993,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主席

1999年8月-2000年7月,任奥斯陆高级科学研究院中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的研究成员包括北京大学的邱熹贵、蒋绍愚,普林斯顿大学的普拉克斯(A. Plaks),哈佛大学的米切尔·普特(Michael Puett),伯克莱大学的戴维·肯特勒(David Keightley)等)


学术成果

专著

1. 《威廉·冯·洪堡的语言哲学研究》,《普通语法》第17卷,斯图加特出版社,1979年。

2.《中国古典语法研究》,伦敦柯曾出版社,1981年。

3.《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7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社会主义与佛教徒的相遇:漫画家丰子恺》,奥斯陆:斯堪的纳维亚大学出版社,1985年。(该书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出版于2001年;另一个出版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并于2005年再版。)

论文

1. 《古汉语语法新议》,《东方学报》,1980年第41期,第126—148页。

2.《“白马之争”中的不可数名词及部分与整体的解析》,见Henry Rosemont, Jr编的《给格雷汉姆的简讯》,1991年,第49—66页。

3.《中国逻辑学的“旁注”》,R. Allinson编著《理解中国的思想:哲学之根》,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9—83页。

4.《中国古代的知识观》,H. Lenk和G. Paul编著《中国古典哲学的认识论问题》,纽约: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1—31页。

5.《古代汉语中的“佛”—从古典的“佛”到三英尺高的“佛”》,《许理和汉学研究纪念文集》,鲁汶和安普敦:格兰特出版社,1993年,第1—60页。

6.《中西方有关时间和历史的概念辨析》,黄俊杰、许理和主编《中国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莱顿:布瑞尔出版社,1995年,第49—72页。

7.《中国古代的哭与悲》,《中国传统文学的思想与精神》,艾伏仁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第317—422页。

8.《荀子与第一人称代词的问题》,《古代中国》,1997年第2期,第181—220页。

9.《孔子的乐—<论语>中的幽默》,《哈佛亚洲研究》,1990年第50期,第131—161页。

10.《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幽默》,《东西方哲学》,1989年第39卷第3期,第289—310页。

11.《前现代散文风格中的修辞》,V. Mair主编《中国文学中的哥伦比亚历史》,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81—908页。

12.《漫画家丰子恺:具有佛教色彩的社会现实主义》,陈军译,杭州:西泠印社,2001年,175页。

13.《“清”的语义》,《中国文化中的情感》,艾伏仁编,莱顿:布瑞尔出版社,2003年,第32—108页。

14.《名词“者”后的哲学》,《庞朴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王守常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5.《纪念廖冰兄》,《远东文学问题》,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9—136页。

其他类型(非正式出版物)

1.《剖析中国的笑——中国文学中的无礼、傲慢与轻浮走向文化的历史》,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84年(再版于1993年)。

2.《庄子注释选集》(汉至清),第一章:逍遥游,116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1年;第二章:齐物论,242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2年。

3.《现代汉语的分析性句法》,第一章:246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1年(与北京大学陆俭明、马真合作);第二章:160页,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2年(与北京大学陆俭明、马真合作)。

4.《古汉语中语法与修辞与拉丁文的比较研究》,奥斯陆大学东欧与东方研究系,1993年。


研究项目

1. 创始主编大型多语言国际分析平台“汉学文典”(Thesaurus Linguae Sericae: http://hxwd.org)。


荣誉奖项

1.1988,学术研究奖,挪威研究理事会(获得二百五十万挪威克郎的东亚研究资金)

2.2008,被授予南森奖

3.1990年11月,意大利都灵东方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奖。(获得一千万里拉奖金,主要获奖者:雅克·谢和耐)


社会服务/学术兼职

1986年3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1988年5月1-31日,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

1989年,哥本哈根大学,汉学校外评审员

1993年10月-1994年2月,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2-6月,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会,人文演讲教授

1996年起,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1997年起,上海师范大学,顾问教授

1997年起,北京大学中文系,终身客座教授

1998年起,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

1998年起,成都四川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

2001年起,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顾问教授

2001年起,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浙江大学《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

2001年9月7日-10月5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2002年起,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编委会成员

2002年8月-12月,加州大学(伯克莱),哲学系客座教授

2005年,牛津大学,汉学系教授职位推选人

2009年1月-5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交流

1992年4月17-22日《西方约翰·韦伯研究中国古代汉语的早期历史》,汉学历史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台北。

上一条:骆格德 Grant Rhode(美国政治、文化以及中美关系)
下一条:曹伯义 CARSTEN BOYER THØG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