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汉学与中国学学院举办了一场趣味盎然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程——中国传统戏曲体验课。本次体验课聚集了三个班级的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介绍戏曲知识以及亲身体验戏曲艺术,课程为他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课程伊始,李琳老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中国各地区戏曲类型、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代表人物以及脸谱文化。通过生动的讲解,大家对戏曲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理解,为后续的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讲解中,李琳老师亲身示范了小生与花旦的唱腔,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戏曲之美及其唱腔的区别。

随后,老师们展示并介绍了戏曲的鞋子和服饰,并邀请同学们穿上靴子、戏服,亲身感受戏曲的韵味。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沉浸式地学习了简单的戏曲经典动作与情绪表达。如小生的“四方步”,花旦则轻移莲步。同学们还学会了如何用戏曲的方式表达“你、我、他”,以及“高兴、生气、害羞”等情感。大家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动作和表情的练习中,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



接着,老师展示了戏曲中的经典道具,如扇子和马鞭,并指导同学们如何在戏曲表演中运用这些道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比如,小生如何用扇子轻摇以展现文人的潇洒飘逸,花旦如何用扇子半遮面以表达羞涩,以及如何通过挥动马鞭来表现行进中的风尘仆仆。通过这些生动的示范,同学们不仅学会了道具的使用技巧,还体会到了戏曲道具在塑造角色和推动剧情中的重要作用。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融合了音乐、舞蹈、文学、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与唱、念、做、打四大艺术手段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戏曲独特的艺术美学。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了语言与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次体验课程不仅是一次艺术体验,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提升同学们的汉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文化理解与交流搭建了桥梁。
